集团论坛 主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论坛 >

浅观2023:后疫情时代的经济走向

发布时间:2022-12-27  作者:中联投资公司 点击:

        12月15日至16日,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关于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定调,包括财政、货币,乃至对房地产、互联网、汽车等重要行业的最新动向,因而备受市场瞩目。
        11月底,全国范围内防疫管控逐步放开,后疫情时期来临。自2011 年起全球经济进入下行调整期,去全球化与世纪疫情叠加,本轮调整时间已远长于前两周期。2023 年中美经济周期错位逆转,我国有条件先于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重回增长轨道。从增量规模看,我国进入中等发达国家,也是全球经济进入上行周期的必要前提。
        这次会议给予“稳增长”最高优先级,改变“稳就业”排在第一的情况,指出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此外还增加了“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的说法,这意味着明年会有更大规模刺激经济复苏。
        2023年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三点值得关注:

   一是,决策层对于明年经济充满信心。尽管会议强调当前经济“三重压力”仍然较大、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但还是明确指出“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要求各单位“努力实现明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二是,政策设计更加注重协调配合。今年的会议强调“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布置了“财政-货币-产业-科技-社会”五大类政策的重点任务。同时,会议还提出了六个“更好统筹”,明确不同经济工作的平衡问题。

        三是,政策给予了市场经济更大的活跃度。本次会议共提及11次“支持”,为近10年来最多,惠及平台经济、新兴产业等多个方面。将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当作五大工作之一来抓,并提出让国企“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的目标。施政逻辑明确强调“注重围绕市场主体需求施策”。

        吸引外资
        “要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要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要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3年吸收利用外资作出系列部署,强调“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业内专家表示,明年我国吸收外资面临新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并存。会议从扩准入、优环境、强服务、抓重点等方面提出举措,既回应当下外商投资的关切,又着眼长远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外资企业在华经营的长期信心。
   会议在部署2023年吸收利用外资工作时明确“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业内专家认为,这一表述既考虑到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又与我国目前吸收外资所面临的形势有关。
   在明确加大引资力度的同时,会议还提出系列具体举措,包括“要扩大市场准入”“要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要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要为外商来华从事贸易投资洽谈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等。
        中国近些年一直在稳步扩大市场开放,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更多具体安排。“这些举措既明确了当前吸收外资工作的重点,也有助于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将进一步增强外资企业在华长期发展的信心。”
        从2023年的形势来看,随着中国经济整体好转,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将进一步释放。同时,中国制度型开放的逐步推进,中国对外资管理的逐步优化等,都将为外资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等领域将继续成为外资布局重点。

        刺激内需
        疫情之初,中国经济面临罕见的“供给”和“需求”两侧同时冰冻的情况。从2020年二季度到2021年底,“供给”和“需求”都得到恢复,其中“需求”恢复得慢一些,老百姓面对不确定性还在谨慎消费;而“供给侧”的工厂们,依托海外的订单,甚至超过疫情前,从自行车、健身器械,到电子产品,开足马力地生产和出口。
        2022年,中国再次面临“供给”和“需求”同时陷入困境的局面。供给一端,欧美逐步解封,订单回流到其他制造中心,美联储加息抑制了外部需求,再加上防疫政策打断生产和运输,中国企业们同时抱怨“订单减半”和“供应链噩梦”;需求一端受挫更直接,此起彼伏的封城和收入减少,让居民要么减少额外消费,要么封在家中无处花钱。
        到了2022年底,防疫政策放开,中央经济工作会在安排2023年的经济工作时,把“扩大内需”排到第一位,并强调“要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提升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具体而言,就是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这么做似乎顺理成章,在海外订单减少的情况下,刺激国内消费,不仅提振需求,可以拉动供给侧的恢复。

        哪些行业可能受益?
        在“扩大国内需求”一项中,会议通稿中只点名了三个行业:“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其中,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制造2025”选取的10个领域中发展最显著的行业之,10年间销量从1.2万辆到352万辆。中国希望在汽车行业巨变过程中,从德美日的跟随者,实现弯道超车,变为领跑者。经济学人智库分析师阿鲁希·科泰查表示,电动汽车对经济增长仍然至关重要,一部分原因是它在能源转型中的意义和关键作用;此外,电动车是一个经济体中高附加值的部分,因为它不仅包括锂离子电池的和半导体领域的最新技术,还包括车辆辅助驾驶零部件行业。
        养老服务背后则是中国面临的另一个问题“老龄化”,中国出生率在疫情三年中一降再降,让“独生子女”一代面临巨大压力。而传统上中国老人偏向居家养老,使养老机构和服务都发育不足。
        然而相比于前两者,房地产对于中国经济重要程度要大得多。房地产上游有建材、化工、钢铁、工程机械,下游家电、家具、装修等,涉及行业多,成为拉动内需的关键。在2020年,政府对重点房企融资提出“三道红线”,对金融机构提出房地产贷款限制,几个月内,高杠杆运作的100多家房地产企业相继出现债券违约,资金链断裂,甚至倒闭。
        在经济低迷之中,政府不断调整宏观政策,逐步放开越来越多对楼市的限制。12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表示,“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针对当前出现的下行风险,我们已出台一些政策,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努力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
        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此次会议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从实际出发,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这种方向性指引,比具体的某个行业的政策影响要更加深远。
(责任编辑:海明联合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集团党委书记 董事长
组织机构
发展规划
行业优势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集团公告
活动专题
集团论坛
集团产业
产业概况
业务布局
获取成果
项目品牌
企业文化
文化体系
核心文化
商业文化
管理文化
人文文化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免责声明